
本網訊(彭宗衛 向聯華)科技含量相當高。深山里傳來消息,有7個巡檢機器人在三峽集團所屬湖北能源的基層場站正式上崗,成為溇水水電公司(簡稱溇水公司)江坪河水電站、芭蕉河水電站員工的“新同事”。這件新鮮事很快就在圈里傳開了。

▲ 江坪河電廠機器人巡檢 湖北能源溇水公司供圖
近日,記者驅車翻越重山,來到鄂西大峽谷,在溇水河畔采訪到這群機器人“新同事”。
溇水公司隸屬于三峽集團湖北能源,主要負責鄂西地區水利水電工程開發建設、電站運營管理工作。2021年實施區域整合后,該公司管理江坪河、洞坪、芭蕉河、鎖金山4個電廠,總裝機66.2萬千瓦。
江坪河電站位于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溇水上游河段,是溇水干流的龍頭電站,總裝機45萬千瓦;芭蕉河電站位于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總裝機5.1萬千瓦,由一級、二級兩個電站構成。
在當地老百姓眼里,江坪河、芭蕉河兩座水電站是水電“巨無霸”。但在湖北能源的業務板塊里,它們只能算“小弟弟”盡管規模不大,這兩座電站卻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了前列。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靠科技創新來驅動,2023年以來,三峽集團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溇水公司科創投入增長,員工創新責任意識增強,4個電廠大膽先行先試,形成科技創新“比學趕幫”的局面。
傳統水電站,巡檢員每天手持電筒與紙筆,穿行于機組設備之間,依靠眼觀、鼻聞、耳聽、手觸等方式,對設備狀態進行感性判斷,并記錄儀表數據。
如今,江坪河電站和芭蕉河電站巡檢機器人正在打破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它們穩穩地走到設備前,打開2米的“身軀”,扭動“脖子”,轉動“眼睛”,在屏柜前密集的儀表上精準讀取數據;它們“爬”到人工無法攀爬的電站角落,自動采集電站設備的狀態、溫度、壓力、聲音等數據,拍好照片及時上傳到平臺進行分析……

▲ 正在工作中的巡視機器人攝像頭 攝影:陳旋
在江坪河電廠廠長楊奎眼里,機器人上崗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減少了員工勞動強度。“智能巡檢機器人已覆蓋了整個電廠生產區域,實現了定時、遠程多模式巡檢,替代了過去靠人工完成的大量重復和危險性高的工作。”除了巡檢機器人,電廠還部署了智能安防系統,后續將與全廠智能能源管理和反“三違”管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電廠智能水平,節能降耗,創建本質安全企業。
芭蕉河電廠有一“胖”兩“瘦”3個機器人,僅需2個小時即可完成原先2名員工一天的工作量,且每日能完成4次巡檢。

▲ 正在工作的巡檢機器人 攝影:陳旋
“我用兩年時間深入學習電站巡檢業務,然后編寫了4萬多字的智能改造建議書。把巡檢內容分解為數字、位置、溫度、聲音、氣味這五類信息,區分不同的狀態,對電站設備進行分類,對電廠環境進行改造,再給機器人規定巡檢內容。”2022年入職芭蕉河電廠的青年員工李仁均,是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如今已是溇水公司技術創新骨干。
“芭蕉河搭上科技創新的快車,嘗到了智能機器人的甜頭。機器人巡檢增強了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替代下來的人員可以調整到其他崗位,完成更多有創造價值的工作。”芭蕉河電廠廠長林露直言,智能機器人上崗只是起步,電廠圍繞智慧電站建設,正在全面搭建智能電站的底座,同步推進開關設備GIS數智化改造、智慧工器具、智能工具間、可控防雷和雷電監測等專項工作。

▲ 正在工作的巡檢機器人 攝影:陳旋
溇水公司總經理康烽表示,溇水公司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位后,讓一線員工從重復性的巡檢工作中解脫出來,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更深層次的技術管理。公司下一步將加大創新研發力度,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先行先試,探索不同流域電廠的集中控制和現地的“少人值守”模式,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高錦濤 盧西奧
發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