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沙成金 綠富同興
摘要:三峽集團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借助新能源開發契機,按照“綠色能源+生態治理+現代農業”一體化基地的思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在庫布齊沙漠腹地建設“沙戈荒”大基地項目,打造集發電、治沙、種養于一體的立體綠色生態系統,構建產業技術創新、低碳循環與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平臺,結合國內成熟的治沙經驗,利用創新的治沙模式、科學的治沙措施、高效的治沙手段、豐富的治沙經驗,充分發揮光伏空間作用,以組件板減少蒸發、以組件基礎固沙、板下種植、圍沙固沙,通過垂直綜合應用,走出一條新能源發電、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的科學共贏治沙之路,以立體科學的防沙治沙模式矢志不渝踐行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同時為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治沙提供試驗示范。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 ?沙漠治理 ?生態修復
一、案例背景
庫布齊沙漠地處鄂爾多斯高原北部與河套平原的交接地帶,黃河“幾”字灣南岸,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地區,區域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風沙危害巨大。在“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戰略愿景下,我國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的發展目標。三峽集團開啟了讓荒漠化土地變身新能源綠洲的奮進之路。
內蒙古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是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項目和國家“沙戈荒”基地首批、首個項目。以生態治理和產業提升為導向,把沙戈荒漠化治理與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全面研究總結提煉現有光伏治沙相關產業案例,探索生態產業發展模式和技術改進,進一步補強和提升光伏治沙的全產業鏈能力。充分發揮風光資源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生態治理效益,推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相得益彰,促使沙漠增綠、資源增值、企業增效、政府增稅,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真正實現“治沙”和“治窮”兼顧、生態與致富共贏的發展目標。
二、實施舉措
(一)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履責擔當
黨的堅強領導是根本保證。三峽集團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提出的“內蒙古要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的指示精神,大力構筑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推進沙漠治理,庫布齊大基地項目臨時黨支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把理論學習貫穿始終,推進黨員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扎實推行并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努力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社會履責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注重生態治理,打造沙漠經濟模式
庫布齊大基地項目建設包括“規模化新能源開發、風光火儲多能互補、電力跨省外送、沙漠生態治理”四大系統工程。該項目目前是全球最大規模沙戈荒地區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將配套改擴建先進高效煤電裝機400萬千瓦、新建多型式儲能約400—600萬千瓦作為支撐性電源。所發電力將依托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中擬建的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輸電通道,以風光火儲一體化方式外送至京津冀地區,每年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相當于河北省全社會年用電量十分之一。其中清潔能源占比50%以上,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
(三)堅持綠色發展,積極推進林草碳匯
基地生態治理措施包括建立基地外圍鎖邊林草植物帶、基地主干道路防護林帶、基地內部林草種植等,從而有效增加林草覆蓋率,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積極促進林草碳匯。鎖邊林草植物帶布置76210畝的秸稈鎖邊沙障(包括蘆葦、麥草、稻草等)和以白榆、樟子松為主要樹種的7525畝的鎖邊林;基地主干道路防護林帶布置6705畝的秸稈鎖邊沙障和建造以沙柳、楊柴、花棒、檸條、等喬灌木結合的6705畝內部道路防護林帶;基地內部林草種植是指光伏板下、板間的生態修復,敷設206546畝的紅泥混砂,并開展生態種植,種植覆蓋率達到30%以上。
經過生態綜合治理,光伏板下、板間林草覆蓋率增加20%—25%,達到30%以上,基地主干道路綠化率達到50%以上。全面遏制區域土壤風蝕,控制沙丘流動,風蝕模數下降10%—15%,沙化土地面積下降30%—40%。通過實施封沙育草、飛播和機械沙障等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植被建設方法,促進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香農威納指數增加8%—12%。項目建成后年均碳匯總量超過1000噸。
(四)提高區域就業率,改善牧民生活福祉
鼓勵當地農牧民積極參與承包經濟林養護工程,以及沙漠旅游、光伏板保潔、物業服務等工作,讓當地農牧民正成為光伏治沙的受益者。參照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一期項目(建設規模50萬千瓦)、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沙漠光伏項目的相關數據統計,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800萬千瓦光伏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吸納就業約19200人,人均增收4200元,將有效提高區域就業率,增加居民人均收入,減少區域家庭困難人口數量,夯實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同時,沙漠治理可以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增加人民福祉。
(五)開展央地企合作,帶動產業鏈發展
三峽集團將積極助力本地企業共同發展,共享綠色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效益。預計蒙西至京津冀輸電通道配套的庫布齊沙漠基地外送項目直接投資近1000億元,可帶動當地產業投資超過2000億元。預計,庫布齊新能源大基地建成后,將實現:
產業規模較快增長。形成年產500萬千瓦以上風電整機及其零部件、4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電池及組件、200萬千瓦以上儲能裝備、1000套以上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在氫儲能上具備20萬噸以上儲氫設備的生產能力。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建成一批自治區級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在風電、光伏、氫能及儲能裝備等重點領域,建成1—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5%以上。
集聚集約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規劃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打造風電、光伏裝備制造2條全產業鏈,培育氫能、儲能裝備制造兩個新增長極,培育一批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2025年,計劃形成1—2家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3—5家超20億元、10家以上超10億元的企業。
三、取得成效
項目建設以“光伏+”為基礎,以高效、生態、循環為前提,實現板上發電,光伏板間、板下統籌兼顧特色經濟作物、畜牧養殖、生態修復、造林綠化與相關產業發展,打造“一地多用”產業業態模式,將基地打造成為“農光互補”、“牧光互補”融合發展的示范區。項目建成后將促進地區綠色發展和能源綠色轉型,帶動光伏產業、儲能、數字化等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推動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工作展望
生態、民生、經濟的平衡驅動,讓沙漠變成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資產,黃沙遍野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未來,三峽集團將繼續秉持“為國擔當、為民造福”的責任初心,堅決服從國家戰略,主動擔當作為,開展風電光伏防沙治沙、庫布齊沙漠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探索,構建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幫扶利民、生態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體的循環發展模式。